您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政府工作报告
    铁西区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
    时间:2021-12-24 09:12 来源: 作者: 点击:


    铁西区十九届人大

    一次会议文件之十六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21年12月6日在铁西区第十九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铁西区人民政府 区长 丁坤斌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十八届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及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四年工作回顾

    过去四年,面对国内外严峻复杂形势,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强烈冲击带来的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工作要求,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保持定力,迎难而上,接续奋进,勇毅前行,振兴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4.7%,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7.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按可比口径年均增长4.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5.2%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

    ——我们更加注重“强经济”,着力调结构、促转型,发展质量效益持续向好。

    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坚持“抓招商、腾空间、强服务”三线并举,全力打好项目建设攻坚战。累计投入土地征收资金7.6亿元,腾空净地34宗128万平方米。洽谈推进重点项目244个,签约亿元以上项目58个。开复工5000万元以上项目85个,总投资267亿元。多措并举盘活“三闲一烂”,消化处置闲置土地16宗82万平方米、闲置工业厂房15万平方米、闲置楼宇8.8万平方米。

    工业基础不断夯实。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区战略,着力强链条、促转型,装备制造、食品药品两大主导产业集聚效应初步显现。同益光电、普天数码等18个项目建成投产,申阔机械、合顺电力等24家企业实施技术、环保、节能和数字化改造,机械加工、电气设备等传统制造业不断向中高端迈进。华润啤酒、完达山乳业等16家企业实现增资扩产,食品药品产业规模进一步壮大。四年累计新增规上企业22家、小巨人企业6家,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6.5%工业经济总体规模较2017年翻一番。

    服务业焕发新活力。以挖掘消费内生潜能为重点,全面扩大消费市场能级。32个服务业项目开工建设,总投资达到118亿元,希尔顿四星酒店、中石油商业综合体等16个项目建成运营。万科城市之光、世丰百年华府等21个商住项目相继建成。总投资13.6亿元的盘活商务大厦项目顺利启动。组建“融合联盟”,开展“嘉年华”系列活动,实现线上线下联动,城市活力和消费热度不断提升。四年累计新增市场主体1.6万户,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3.1%

    ——我们更加注重“增动能”,着力抓改革、求创新,经济发展活力不断增强。

    重点领域改革纵深推进。深化“放管服”改革,实现1099项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100个高频事项“最多跑一次”,行政审批服务做到“三集中三到位”,并在全市率先实现“一枚印章管审批”和鞍宁政务服务“跨省通办”。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完成西宝源等3户国有企业整合,完善万家置业法人治理结构,顺利推进国有企业退休职工社会化管理、鞍钢附属集体企业改革和“僵尸企业”改制出清。深化农村集体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土地确权登记颁证率达到100%。

    对外开放合作不断深入。大力推进“双鞍融合”,搭建“创客咖啡”服务平台,组建220余户地方企业、鞍钢企业共同参与的“融创联盟”,形成互为市场、深度合作的区域“内循环”。深化铁西建邺对口合作,建立“飞地经济”产业园,成立金鱼嘴基金街区鞍山工作站,设立1亿元规模的宁鞍股权投资基金。积极开展对外经济合作,成功承办中国鞍山·韩国昌源中小企业经贸洽谈会,组织参加进博会、东北亚博览会等线上线下展洽会,支持德康磁性、圣罗佳等重点出口企业稳定海外市场。

    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加快创新平台建设,助推58家企业与科研院所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落实科技惠企政策,争取科技补助资金1679万元。实施创新企业培育行动,新增国家高新技术和科技型中小企业120家,省市级科技研发中心、技术中心达到76家,卧龙电气、创鑫环保、申阔机械入选省级瞪羚企业,辽电检测、兹森电子等11家企业入选省级雏鹰企业,阿丽贝入选全市首批科技小巨人企业。

    ——我们更加注重“抓落实”,着力防风险、守底线,三大攻坚任务圆满完成。

    脱贫攻坚全面胜利。聚焦“两不愁三保障”,采取健康扶贫、教育扶贫、住房保障、企业帮带与政府兜底等多种方式,因户施策,精准发力,全区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提前脱贫,2021年人均收入达到6700元以上。实施防止返贫动态监测预警,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对口岫岩扶贫协作成效显著,累计投入700余万元,建成光伏发电、种植、养殖等扶贫项目12个,收益逐年提升。

    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实施污染动态监测,持续开展污染整治攻坚。中央和省级环保督察交办问题全部销号,建成区内35蒸吨以下燃煤锅炉全部淘汰,“散乱污”企业实现动态清零,更换农村散煤环保炉具1.4万台,实现园区污水处理并网,完成运粮河综合整治和杨柳河清淤工程。累计投入环保资金2.3亿元,空气和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土壤环境达到两个100%考核目标。

    风险防范稳妥有效。坚持底线思维,制定重大风险防范化解预案。化解政府存量债务2.2亿元,置换政府债券4亿元,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加强小贷公司监管,强化金融服务,搭建政银企对接平台,助企融资2.6亿元,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底线。

    ——我们更加注重“提品质”,着力强建设、重管理,城乡面貌不断改善。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投入1.4亿元,完成6个片区道路和地下管网老工业区搬迁改造。投入3.5亿元,高标准改造修复5条市管路、99条区管路和10条村级路,规划建设停车场3个,施划停车位2.8万个。全面完成原北美、益民供暖区域设施并网改造,惠及居民6万余户,实现全域市政供暖全覆盖。

    城市品质不断提升。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累计投入8.6亿元,完成26个老旧小区改造,惠及居民6.7万户,共和兴鞍家园获评全国老旧小区改造示范小区。投入1500万元,完成永乐体育公园一期改造。投入1000万元,建成新开街万平植物园等18个街心花园。率先创建“路长、园长、楼长”工作机制,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为鞍山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做出铁西贡献。

    村域治理持续推进。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全面完成“大棚房”问题专项清理整治。制定实施《铁西区设施农业管理办法》,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得到有效遏制。积极引导农村“三变”改革,全面完成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以完善农村环境基础设施为突破,深入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圆满收官。

    ——我们更加注重“惠民生”,着力解民忧、保稳定,人民幸福指数大幅提升。

    疫情防线有效构筑。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迅速建立健全联防联控机制,坚持常态化疫情防控与应急处置相结合,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累计投入2800万元,有序开展中高风险地区人员排查管控、全民核酸检测、全民疫苗接种各项工作。组建区疾控中心和卫生监督中心,建成核酸检测实验室。设立高铁西站疫情防控服务站,牢牢守住鞍山西大门。

    社会保障不断完善。成立铁西就业服务中心,城镇新增就业19359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下。安置破产改制企业职工2万余人。区级投入5亿元,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社会救助体系不断完善,累计发放城乡最低生活保障资金、计划生育专项资金、残疾人补贴、退役军人优抚优待资金5.2亿元。医疗保险实现应保尽保,医疗保障水平逐年提高。财政民生支出占比稳定在75%以上。

    公共服务不断健全。不断加大教育投入,累计投资3.5亿元,建成九年一贯制实验学校、完成全部学校操场改造、新建6所公办幼儿园。推进集团化办学,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升。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完成40个社区文化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群众业余文化生活不断丰富。构建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改扩建6个千平高标准示范社区。建成1个区级养老服务中心和18个社区养老服务站。

    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群众安全感、幸福感显著提升。投入2.5亿元,妥善解决380余件历史遗留问题,社会矛盾风险有效化解。大力解决“办证难”问题,1.4万余户居民顺利拿到产权证。办理“12345”政务服务便民平台群众诉求4.5万件,切实解决了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加强燃气、食品药品、消防等领域安全监管,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为零,“平安铁西”建设迈上更高水平。

    ——我们更加注重“优服务”,着力转作风、提效能,政府自身建设全面加强。

    持续加强政府系统党的建设,压紧压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纵深推进法治政府、效能政府、廉洁政府建设。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更加坚定。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整肃庸政懒政怠政,主动为基层松绑减负,会议、文件数量精简50%以上。一般性支出累计压减3281万元,“三公”经费较2017年压减50%。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帮助企业争取资金2.63亿元,减税降费4.54亿元,清偿拖欠中小民营企业账款1.03亿元,营商环境持续优化。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569件,政协委员提案179件,办复率达100%。

    支持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参政议政。推进军民融合,加强双拥共建、国防动员和人民防空建设。“四经普”“七人普”“七五”普法圆满收官。民族、宗教、审计、妇女儿童、残疾人等各项事业都取得了新成绩。

    各位代表,过去四年所取得的成绩,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生动实践的结果,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科学谋划的结果,是历届班子奠定基础、厚植优势的结果,是人大、政协监督支持、建言献策的结果,更是广大干部群众锐意进取、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铁西区人民政府向为铁西发展做出贡献的各位代表、各位委员,向奋战在全区各条战线的广大干部群众,向所有关心支持铁西发展的各界朋友,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四年的奋斗历程,彰显了全区人民众志成城的团结意志,饱含了干部群众求索进取的艰辛努力。四年的奋斗实践,我们深刻体会到:只有毫不动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区委的工作安排,才能确保政府各项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方向阔步前进;只有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不断增强经济综合实力,才能攻克制约发展的瓶颈和化解发展中的难题;只有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为经济社会发展打造新引擎,才能确保发展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努力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和支持,才能汇聚加快铁西发展的强大合力;只有把心思用在干实事上、把精力放在抓实业上、把功夫下在求实效上,夙夜在公、殚精竭虑,才能在前进道路上无往而不胜,续写新时代铁西辉煌!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铁西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许多矛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总量不大、产业层次不高、重大产业项目不多,高质量发展支撑乏力;城乡建设历史欠账较多,功能性基础设施仍需进一步完善;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与群众期盼还有差距;少数干部工作效能不高,营商环境优化、社会治理创新和政府公共服务有待加强,等等。对此,我们将坚持问题导向,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未来五年的总体思路和主要任务

    今后五年,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当前,铁西正处于改革创新攻坚期、结构调整转换期、机遇挑战叠加期,我们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坚信,只要我们按照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和区第十五次党代会科学描绘的宏伟蓝图,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坚持一以贯之抓落实,保持定力、坚定信心,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就一定能够实现各项工作大突破,就一定能够实现高质量发展开新篇!

    新一届政府工作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和辽宁振兴发展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优化营商环境为基础,以改革开放创新为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解放思想,凝聚共识,扎实推进“五区”建设,奋力实现新时代铁西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新突破。

    未来五年的主要奋斗目标是:到2026年,地区生产总值跨越100亿元台阶;财政收入达到10亿元以上;五年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到200亿元以上。经济总量实现争先进位。

    今后五年,重点做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一)坚持结构调整,全力构筑产业发展新格局。坚持内培外引、集群发展,全面优化产业布局。做精一产,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化农村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持续推动农村“三变”改革,积极探索集体建设用地入市,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一村一品”特色农业。做强二产,以南部铁西经济开发区为主战场,完成150万平方米以上工业用地空间整理。以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为抓手,突出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大力实施工业企业“四改”工程,围绕电力和矿山装备制造、食品药品两大主导产业建群强链,力争引入工业项目100个,新增规上企业50家,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以上,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0%。做优三产,以北部主城区为主体,以西部高铁新区1平方公里起步区为突破,打造更具规模、更具特色的商贸流通集聚区。完成120万平方米以上商住用地空间整理,推动产业地产良性发展。坚持线上线下融合,促进汽车、家电、宠物、花卉等生活性服务业发展壮大,大力发展网红经济、银发经济、夜经济。以西鞍山铁矿开发为契机,进一步做大五金机电等专业市场,推动生产性服务业提档升级。

    (二)坚持改革开放,努力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始终保持改革定力、创新活力,坚持同步推进、“双轮驱动”。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推动“一网通办、一网统管”,实现“最多跑一次”,着力打造办事方便、法治良好、成本竞争力强、生态宜居的营商环境优质区。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深化铁西经济开发区体制机制创新,完善“管委会+公司”运行模式,优化用人机制和分配机制,激发开发区活力。坚持创新驱动,培育壮大创新主体,建强建优创新平台,加大创新研发投入,引进科技领军人才,开展“揭榜挂帅”技术攻关,鼓励“带土移植”,增强技术创新、产业创新和企业创新能力。全面提升协同开放水平,积极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全面提升产业承接能力与协作配套能力,打造协同开放实验区。

    (三)坚持规划引领,倾力建设宜居宜业新家园。高质量做好国土空间规划,统筹城乡建设发展,提升城市承载能力和服务功能,打造有温度、有颜值、有品味的美丽铁西。实施棚改攻坚,全面完成2000年以前建成的老旧小区改造任务。不断完善城乡公共服务设施,推动基础设施改造向街巷路延伸,功能配套向文化体育、教育医疗、休闲养老领域汇集,提高群众生活的舒适度和便利度。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深入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依托“三长”工作机制,实现城市建设与管理水平跨越式提升。深化市域治理体系建设,实施信息化、制度化、网格化管理,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显著增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体制机制不断健全,打造城市治理样板区。

    (四)坚持防治并举,致力塑造生态环境新形象。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统筹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实施“蓝天碧水净土”工程,筑牢生态安全屏障。积极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持续“压煤减排抑尘”,全力抓好重点企业能耗双控,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全面提升大气环境质量。落实河长制,实施杨柳河、运粮河综合整治。强化土壤污染防控全过程监管。构建全域生态绿色网络,推进“口袋公园”建设,实现“300米见绿、500米见园”,让群众畅享“绿色福利”。

    (五)坚持改善民生,竭力满足人民群众新期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创业政策,培育新的市场主体,以企业发展和产业升级带动就业创业。充分发挥就业服务中心功能,完善区、街、社区三级就业服务体系,保持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实现城乡低保、特困供养应保尽保,兜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线。完善养老服务体系,积极探索养老服务新模式,实现社区养老服务站全覆盖。实施教育强区战略,整合教育资源,优化教育布局,全面落实“双减”政策,推动学前教育普惠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档案馆、图书馆、文化馆提标升级改造。深化健康铁西建设,优化城乡医疗服务体系,做实做活社区医疗卫生机构,提高医疗健康服务和保障水平。进一步健全重大传染病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和公共卫生应急处置体系。

    三、2022年主要工作安排

    各位代表,2022年是新一届政府立足新起点、展现新作为、实现新发展的履新之年。做好全年各项工作,责任重大,意义深远。2022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深化改革开放,激发高质量发展活力动力

    坚持以改革促发展。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加强全流程网上审批服务,推行政务高频事项“跨域通办”“不见面审批”。新建6000平方米高标准、规范化政务服务大厅。制定实施《铁西区支持企业高质量发展暂行办法》,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实现新开办企业零成本。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提高能源、土地、资金、技术、人才等配置效率,推行工业“标准地”改革,实现企业“拿地即开工”。完成剩余“僵尸企业”改制出清。全力做好鞍钢厂办大集体改革社会化管理服务。夯实经开区管委会服务管理职能,赋予经开区相对独立的财权事权。

    加大开放合作力度。对接国际经贸合作平台,支持企业拓展日本、韩国等海外市场。对接国家重大区域战略,积极融入辽宁“一圈一带两区”区域发展格局。深化与南京建邺区合作,发挥金鱼嘴基金街区鞍山工作站的金融助力作用,用好宁鞍股权投资基金,助推主导产业和优质企业提速发展。鼓励区内企业参与鞍钢主体企业混改,支持鞍山冶金产业链企业与地方经济深度融合。加快推进30万平方米铁西·建邺飞地经济园和30万平方米“双鞍融合”产业园建设。

    (二)加速动能转换,做强高质量发展产业支撑

    推动工业扩量提质。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改造升级“老字号”,以装备制造产业园为依托,以“四改”促转型,支持华通风机等17户企业加快技术升级改造,引导众贩优享等3户企业实施数字化改造,鼓励科翔仪表等3户企业推进环保改造,帮助丰德耐磨完成节能改造。深度开发“原字号”,以西鞍山铁矿项目为依托,全力引进铁矿石深加工上下游企业,谋划推进矿山工程装备园建设。培育壮大“新字号”,大力发展电子信息、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战略新兴产业,加快建设健康产业园,推进艾可泰科生物医药等重点项目落地开工。

    促进服务业扩容升级。加快希尔顿五星酒店、物流仓储超市等8个亿元以上项目开工建设。围绕西鞍山铁矿项目配套服务,规划筹建物流仓储总部区和生活商贸服务区。利用闲置楼宇,大力培育网红经济、电商经济,加快推进蜀锦直播电商基地等项目落地。全面促进消费,发挥人民路省级商贸集聚区引领作用,引导企业以节造市,以节养市,充分释放汽车、家电、餐饮等传统消费潜力,不断提升铁西消费热度。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引进或联合建设国家、省级创新平台3个,支持卧龙电气、兰陵易电等企业承担国家、省市重大科技项目。全面落实科技惠企、“钢都英才计划”等政策,多举措推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实施高新技术企业成长计划,力争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中小型企业10家,“带土移植”项目入库企业5家,培育瞪羚、雏鹰企业5家,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增长15%。

    (三)坚持项目为王,切实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深入推进招商引资。全面落实招商引资奖励政策,激发全员招商引资积极性。加强招商队伍建设,细化量化责任部门的招商领域和招商职责。围绕主导产业和公共服务短板,高质量谋划和推进杨柳河沿线文旅开发等13个亿元以上项目。积极开展盘活招商,加快8宗批而未供地块、3万平方米闲置厂房盘活工作。开展飞地招商,全力推进南京公诚新材等飞地项目落户飞地园区。

    强化项目要素支撑。实施重大项目土地整理攻坚行动,做好西鞍山矿脉压覆区域征地和动迁工作。完成万贯北、世丰西等4个地块土地征收挂牌。做好老旧小区改造、农村排水管网等18个项目包装申报,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一般债、专项债等政策资金支持。强化项目服务,通过帮办、代办、领办,加快项目9项前期手续办理,加速招商项目落地开工,重点推进投资230亿元的西鞍山铁矿、投资37亿元的华润热电联产和投资18亿元的北控水务管网一体化改造等重大项目开工建设。

    (四)统筹城乡发展,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品质

    高标准实施城市建设。全面贯通高新大道,实施启明街等17个城市道路和地下管网改造工程,推进铁西经济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高标准实施15个老旧小区改造。推进八家子棚改区域收尾攻坚。加快永乐体育公园二期改造,建设15个口袋公园。着力破解人民路90栋和千华悦城历史遗留问题。

    高水平抓好城市治理。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深度实施城市精细化管理,开展重点区域、关键部位集中整治行动,对责任部门和属地街道实行精细化管理、量化考核,建立通报约谈机制。推广保障型物业管理,实现已改造老旧小区规范化、封闭式管理全覆盖。

    高质量打造绿色生态。持续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动态治理散乱污企业、餐饮油烟,强力遏制工地扬尘、秸秆焚烧,倡导文明祭祀,全面提升大气环境质量。落实河长制,开展禁养区整治,争取杨柳河护堤综合改造,推进运粮河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确保全面实现水体持续稳定达标。实施建设用地管控修复,有效防范土壤污染风险。

    高效率推进乡村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落实“四不摘”政策,防止出现返贫、致贫现象,继续推进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大土地保护力度,坚决整治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引导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实施农村电商发展行动。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完成宁富线等“四好农村路”建设,组织实施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

    (五)全力保障民生,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强化社会保障。开展更高质量就业行动,力争新增城镇就业52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与鞍山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开展订单式职业技能培训1200人。落实全民参保计划,完善住房保障、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和养老服务体系,鼓励发展特色养老、医养结合,支持双拥共建、妇女儿童、志愿服务、公益慈善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强化公共服务。深化教育改革,落实“双减”政策。推进与省教育学院合作,共建高质量基础教育实验区。加大教育基础设施改造力度,推进46中学等23个学校改造工程。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建设城市书房,改造升级街道文化站。推进基层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提标改造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成3个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按照“外防输入、内防反弹”要求,从严从细落实“人物环境同防”各项措施,科学精准有效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

    强化安全稳定。持续做好12345政务便民服务,积极化解信访问题,办全、办快、办好群众诉求。提高应急处置和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强化燃气、食品药品等领域安全监管,坚决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建立健全扫黑除恶常态化机制,加强和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打造平安和谐的社会环境。坚持底线思维,持续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

    (六)建立长效机制,持之以恒抓好政府自身建设

    加强政治建设。坚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定向领航,深入贯彻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把“两个确立”转化为做到“两个维护”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加强政府系统党的建设,始终把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贯穿履职全过程。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格落实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及省市区委具体要求不折不扣落到实处。

    加强法治建设。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推进依法行政,确保行政行为在法律框架下开展。持续推进政务诚信建设。推进基层“一支队伍管执法”。深入开展“八五”普法。主动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社会各界监督,强化审计监督。高质量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

    加强效能建设。把狠抓落实、狠抓执行放在突出位置,将事关铁西未来发展、群众关心关注的各项事业抓住、抓牢、抓好。实施清单式管理,确保各项工作权责分明、高效推进。拉高工作标杆,积极开展对标学习,不断提升工作实效。

    加强廉洁建设。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严格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纠治“四风”问题,进一步精文减会,坚决为基层减负增效。切实增强“过紧日子”思想,压减“三公”经费,全力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认真履行“一岗双责”,健全重点领域、关键岗位廉政风险防控机制,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各位代表,风劲潮涌,自当扬帆破浪;任重道远,更需策马扬鞭。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牢记人民嘱托,不辱时代使命,同心协力,开拓奋进,为实现铁西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而努力奋斗!

    名词解释

    “放管服”:即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简称。

    “三集中三到位”:“三集中”即行政审批职能向一个科室集中、承担审批职能的科室向行政服务中心集中、行政审批事项向电子政务平台集中。“三到位”即人员进驻到位,窗口授权到位,电子监察到位。

    “三闲一烂”:即闲置土地、闲置工业厂房场地、闲置楼宇、烂尾楼的简称。

    “一枚印章管审批”:将依申请类政务服务事项委托、划转至行政审批局,实现一个机构管审批、一枚印章发证照。

    “僵尸企业”:即已停产、半停产、连年亏损、资不抵债,主要靠政府补贴和银行续贷维持生存和经营的企业。

    “三权分置”:即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三权分置。

    “飞地经济”:指打破区划限制,通过规划、建设、管理和利益分配等合作和协调机制,实现互利共赢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

    雏鹰企业:指注册时间10年内,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在某一细分领域取得突破,未来具有较高的发展潜力,得到市场认可的创新型企业。

    瞪羚企业:指注册时间20年内,表现出成长速度快、科技含量高、创新能力强、发展前景好等特征,营收或人员增长率及科技活动投入强度达标的企业。

    “三大攻坚战”:即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精准脱贫攻坚战、污染防治攻坚战。

    “三变”改革:即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

    “一圈一带两区”区域发展新格局:“一圈”即沈阳现代化都市圈,“一带”即辽宁沿海经济带,“两区”即辽西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先导区和辽东绿色经济区。

    “五区”建设即新型工业化示范区、特色商贸流通集聚区、协同开放实验区、营商环境优质区、城市治理样板区。

    “三篇大文章”:即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

    工业“四改”工程:即“技术升级改造”“数字化改造”“节能改造”和“环保改造”。

    “揭榜挂帅”:也被称为科技悬赏制,是一种以科研成果来兑现的科研经费投入体制。

    “带土移植”:即“项目+团队”工程,吸引高端人才团队和高技术产业化项目落户。

    “两高”项目:即高耗能、高排放项目。

    “标准地”出让:即政府统一组织开展区域综合评估,事先设定区域控制性标准体系,并依据区域评估结果,结合区域控制性标准体系,拟订出让地块具体建设指标,公开发布公告,接受用地申请,出让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的行为。


Baidu
map